◎莊美玉 律師
費思量
107年底得知長虹登山社於108年4月有為期6日的聖稜線行程,去與不去間,著實讓自己掙扎許久。一來,自己未有高山縱走經驗。再者,素密達斷崖山難新聞,也令人心生猶豫。然而,這一條風景幽美的高山路徑是許多登山客的夢想。有山友說,完登百岳,卻未走過聖稜線,說起來也是憾事一椿。在如此去與不去間,經歷無數費思量的夜晚,最終鼓起勇氣,報名參加。
聖稜之名,緣於西元1928年(昭和3年),也就是大霸尖山首登(昭和2年)後隔年,當時的台灣山岳會總幹事沼井鐵太郎,發表一篇《關於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》文中描述:「……這神聖的稜線啊!誰能真正完成大霸尖山至雪山的縱走,戴上勝利的榮冠,敘說首次完成縱走的真與美?……」自此之後,這條神聖的稜線即深深地烙印在愛山人的心坎裡。日治時期著名的博學家鹿野忠雄形容聖稜線:「每當我凝神注視時,總是感到她排開大氣萬鈞壓力,奮然隆起的造山營力,幾乎逼得我喘不過氣的動感,以及那樣妖異的動人美感。」
雪山聖稜線,何其優美之名,其連結雪山山脈與大霸尖山的稜脈,不僅海拔高度均在3,100公尺以上,在這條壯麗巍峨的稜脊巨嶺上,岩峰嶙峋峭拔,巉巖突兀的高峰縱列,登山客必須戰戰兢兢地克服險阻,橫越萬難,才能安全地完成縱走聖稜的心願。
聖稜線所在的雪山、大霸尖山群峰為傳統泰雅族生活領域。江湖傳說只要走過聖稜線,就可以娶老婆了,如果年輕人經過「聖稜線」的洗禮,表示其策畫能力、膽識、經驗、體能、毅力等兼備,絕對夠格組成家庭。多年來,經由山友的延伸,聖稜線除了傳統的I型聖稜線外,另發展有Y型及O型聖稜線。本次行程,是屬於I型聖稜線,從雪山縱走大霸群峰。全隊共12人,由王導及雄導領隊,最年輕者是同屬七年級生的2位協作:阿強與阿彬;最年長的宗哥,已逾法定退休年紀了。
登山頭
此次的I型聖稜線,從武陵農場進入,延途經過15座3000公尺以上的山頭,依序是雪山東峰、雪山主峰、北稜角、凱蘭特崑山、雪山北峰、穆特勒布山、素密達山、布秀蘭山、巴紗拉雲山、小霸尖山、中霸尖山、伊澤山、加利山、大霸尖山及耶巴奧山。其中7座百岳,個人只有雪山北峰尚未造訪,其餘縱走路線兩端的雪山東峰、主峰及大霸群峰4座百岳,堪稱百岳的入門款。
‧紅色人河的雪山主峰
行程中,遇到北部某私立中學,在雪山主峰舉辦國小畢業證書頒發活動。小山友凌晨起登攻頂主峰,我隊天亮出發,行走至雪山主峰下方圈谷停歇時,抬頭望向主峰,那一條身穿紅色外套彎延而成的人河,與青山相輝映,煞是美麗。行進中,這群小山友各個因運動而臉頰通紅,煞是可愛。擦身而過時,都很有禮貌地問好,有隊友說如此的下一代,國家有希望了。
‧C+級的雪山北峰
第三天早上6時許站在雪山北峰三角點,晨曦的陽光照得讓人有點兒睜不開眼睛。自雪山主峰一路走來,稜線海拔高度皆在3,500公尺以上,斷崖遍布,且有孑遺冰河侵蝕所形成的懸冰斗地形,是聖稜線中的精華路段。
雪山北峰在泰雅語中稱為「BABO TARAKUSYA」(音譯為塔拉庫霞山),日據時代稱作「次高北山」,海拔3,703公尺,百岳排名11,其特色是擁有渾厚魁梧的山容,山頂寬坦,生長矮箭竹及高山杜鵑,北邊峭壁深垂,圍成馬蹄型的冰斗,構成一幅壯觀景象。山頂有塊造型像一隻豬腳的石塊,上頭標示雪北及高度數字。
雪山北峰在百岳分級屬於C+級,自從國家公園實施百岳分級制後,登高山得循序漸近。就像要走聖稜線得有一座C級的三角點登頂照片,方能申請入山證。雄導說走過聖稜線,即取得其他縱走路線資格了。
‧聖稜線的心臟-穆特勒布山
離開雪山北峰,約於10點即抵達素密達山屋,是該晚的投宿地點,是整個行程最輕鬆的一天。卸下大背包後,王導宣布可自行決定是否造訪穆特勒布山,要去的人半小時後輕裝集合,由雄導帶隊,來回時間(含拍照)約1個半小時,他留在山屋等大家。夥伴們對於王導的宣布還在考量之際,此時協作阿強開口了,他說在山岳界有人完百(完登百岳),卻沒有走過聖稜線,有人走過聖稜線,卻未曾造訪過穆特勒布山。當年岳界四大天王在挑選百岳名單時,曾猶豫於羊頭山與穆特勒布山二者,最後不知什麼原因,羊頭山雀屏中選,穆特勒布山成了百岳遺珠。聞言至此,任何一位正常人,應該都會二話不說,背起行囊,直奔而去。
10:30大夥兒從素密達山屋旁邊的小徑,前往造訪穆特勒布山,雖然沿途一路陡上,但因為輕裝行走,並不覺得累,約莫50分鐘後,抵達亂石錯置的穆特勒布山,該山海拔3,626公尺,獨特的皺摺地形,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動人,其山容具有奇、險、峻、秀四大特色。第四天從素密達山回望此山,那一瀉千里的大崩壁,著實令人動魄驚心,更讓人讚嘆造物者的鬼斧神工,造就如此巔崖峻谷的山容氣勢!行前,王導說她是聖稜線的心臟,可360度地環顧四週山景,當日親臨,果不其然,震撼每位山友的心靈。
‧驚險斷崖後的素密達山/布秀蘭山/巴紗拉雲山
每年四、五月間是高山杜鵑開花季節,我們此行正好遇上花季,行進山林間,但見紅色、白色及粉色的杜鵑總是在險峻的稜線一旁,笑臉迎接每位長途拔涉的山友。看著一大片美麗的杜鵑花叢,令人一掃疲累之感,覺得辛苦有代價。若將杜鵑比擬為高山中的美女,那麼造型奇特的玉山圓柏、二葉松、鐵杉及冷杉等,堪稱為高山中的帥哥了。每一株造型奇特的松柏,均有巧奪天工的獨特樹形,盤根錯節地展現其在聖稜線上的辛苦奮鬥。
第四天的行程,計劃造訪素密達山、布秀蘭山及巴紗拉雲山,這三座雖非百岳之列,但沿途景緻,有高山杜鵑、圓柏相伴,且山徑驚險程度,令人終生難忘。
聖稜線上最著名的天險「素密達斷崖」,是此行每位夥伴們最掛心的事。素密達是泰雅族語「SIMITA」,意指「追殺獵物到斷崖處」。當日早上6點半即來到了素密達斷崖下方起登處。該斷崖共有三段,第一段:腳踏點很少,繩索雖多,但不確定是否牢固,王導又帶了一條繩索,由雄導及隊友阿成打前峰,以人包分離的方式,先踏登到第一段平台。由於踏點不明顯,得步步為營,踩穩了踏點,用雙臂的力量,將身體往上抬昇。這二位前峰上去後,吊拉背包時,背包卻一直被岩石卡住,無法順利地上升。折騰了好一陣子,才將背包拉吊上去。不久,兩位協作到來,王導請他們先上去,再回頭幫助其他隊友登上。個人因尾椎受傷,攀登此段斷崖時,背包由協作阿彬幫忙背上去,王導請阿強跟在我後方,協助攀登這三段斷崖,過程中我則聽從後方阿強的指示,拉繩索、踩踏點,遇有落差較大,登不上去的岩塊,阿強則在後方幫忙推一把。最後,終於有驚無險地度過了斷崖。我坐在佈滿大小岩石的斷崖邊,平復驚魂甫定的心情,看望四週山景,讚嘆大自然的傑作。
素密達山是當日行程的首座高山,海拔3,438公尺,該處腹地狹隘,只留下個人獨照,是此行唯一沒有團體照的山頭。從素密達山遠遠望去,布秀蘭山的西稜大崩壁就在前方,似乎難以想像該如何穿越這段險峻的山崖,攀爬到布秀蘭山?念頭方起,耳畔傳來嚮導一聲「背包上肩」,不容多想,跟著走就對了。沿著山勢的峭壁邊緣,一路往上登爬,前往布秀蘭山的路徑,在中途幾處稍稍停留時,往下看,左側是深不見底的大斷崖,右側是怪石嶙峋的碎石坡,提醒自己只能小心再三,緩緩地下切,再慢慢地上爬,如此反覆數回,終於在歷時二小時後,抵達海拔3,438公尺的布秀蘭山。有人說,如果聖稜線的招牌是「穆特勒布山」,那最佳拍攝穆特勒布山的地點就是布秀蘭山了。此外,布秀蘭山也是觀賞大霸群峰的最佳展望台。
當日一望無垠的天際,有時陽光露臉,有時卻飄來烏雲,王導唯恐下雨,催促大家不要停留太久。9時許離開了布秀蘭山,繼續當日的最後一道功課-巴紗拉雲山。巴紗拉雲山海拔3,402公尺,山脊狹瘦,幾乎是垂直狀況,峭聳如牆,可以感受造山運動時曾經歷強烈的褶曲作用。此行的路況是先陡下坡,經過一段盡是巨大岩石、碎石混合的危險路段,接著又是一段長長的陡上坡,有幾處需拉繩索輔助,終於在10點左右來到了巴紗拉雲山,從這裡眺望穆特勒布山,有如一堆巨大的積木堆疊而成,堪稱是宋朝蘇東坡: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」的寫照。離開巴紗拉雲山後,即前往當日的住宿地點:霸南山屋。
宿山屋
聖稜線的優點之一是沿途均有山屋,不用自行攜帶營帳,且因有儲水桶(塔),水源比較沒有問題。沿途投宿的山屋除了頭尾二晚的三六九山莊及九九山莊,有其他山友外,其他的山屋:雪北山屋、素密達山屋及霸南山屋,都是我隊獨包。每一座山屋間的移動都是靠著自己的雙腳,住起來似乎特別有感情。
‧三六九山莊的啜泣聲
第一天下午近5點,抵達三六九山莊,該山莊幾乎被北部某私立中學包場了。夜間,隱約中聽到有小學生因想家或是雙腿酸疼而傳來微弱啜泣聲。晚餐在廚房時,也看到他們的嚮導團隊圍坐一圈,召開檢討會議。閒聊中得知總嚮導是台南麻豆人,頗有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。如此另類的畢業典禮,學生分批登山,約需進行一個月,也真難為身為總領隊的校長了。
‧雪北山屋的跌傷記憶
雪北山屋位於雪霸線4.0K的木椿標示處,抵達之前有一處較寬廣的腹地。雄導說他多年前走O聖,不幸腳傷,是在此處讓直升機吊救下山的。該山屋,地處雪山北峰南鞍,歐式雙層太陽能山屋,山屋四周被高大的玉山圓柏環繞,造型優美奇特,詩情畫意彷若人間仙境。從高處遠觀,三角形的紅色屋頂,白色的牆壁,看起來也很像白雪公主與小矮人童話中的夢幻小屋。
抵達後,卸下背包,王導招呼大家,可在一、二樓自行找床位,個人登上二樓,下樓時卻從鋁鐵梯上滑落下來,一時之間覺得臀部腰背一陣疼痛酸麻。其他夥伴見狀,直問:「有沒有怎麼樣?可以站起來嗎?可以走路嗎?」待可移動時,山友瑜珈老師指導了幾招放鬆腰部的動作,躺在睡墊上減輕疼痛,此外有夥伴取出跌打損傷藥品,有人拿出暖暖包,塗抹或敷在受傷部位舒緩疼痛。王導則很緊張地詢問,明天能不能走?因氣象預報明天下午可能會下雨,若需要直升機救護下山,得趕快打電話求救。說實在地,當下我也不知道後續四天的行程是否可以繼續。此時,有山友說,可能要等明天睡醒才能判斷。那一夜,不論平躺、側躺均可感受到斷斷續續的疼痛感。翌日清晨一醒來,王導開口第一句話就問,可以走嗎?經過一夜休息,試走了幾步,好像不是完全不能移動。此外,這個行程才進行到第二天,就此打退堂鼓,也有點兒不甘心,遂回覆:「應該可以走」。語畢,但見王導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。
受此腰傷,往後四天的行程,只要是上坡落差較大的路段,都可以感受到尾椎隱隱作痛。歸來後,到醫院照X光,醫生說薦椎骨折,聞言甚覺驚訝,骨折?那怎麼還能行走四天?!醫生解釋,該處不是軀幹主要支撐力量來源,所以行走時若衝擊不大,較不感覺疼痛。
‧高腳屋造型的霸南山屋
第四天一早經歷了素密達斷崖的挑戰後,一路經過崩壁、碎石路段的挑戰,往霸南山屋前進。原本氣象局發布前一日傍晚會報到的雨神,似乎臨時休假去了。我隊幸慶至少可以在天氣晴朗的狀況下通過素密達斷崖。然而,過了斷崖後,烏雲婆婆總是三不五十地露一下臉來與大家SAY HELLO,特別是過了巴紗拉雲山後,下切的碎石路段,還挾著大石塊,隊友間若沒有保持距離,很容易因為後方隊友腳步的移動,造成大石塊滑動而傷了前方隊友。此外,有些路段沒有拉繩作為輔助,只能依賴登山杖或樹枝,將身體重心放低,亦步亦趨地慢慢移動。
過了午餐後,烏雲婆婆似乎更加按奈不住,出現的頻率更高了,大夥兒加快腳步地直往霸南山屋前進,終於在下午近2點時抵達該山屋。甫到山屋前,雨水一滴滴地直直落。快步登上階梯,進入屋簷避雨,大夥兒直呼,真是好家在(台語),老天爺對我們真好。
新的霸南山屋順著坡地,採用南洋高腳屋的形式興建,如此嶄新的山屋興建模式,有度假小木屋的休閒味道,也讓山屋前方的烹煮木製平台,搖身一變成為了充滿庭園度假風的展望陽台。不過,王導再三叮嚀,因儲水塔及廁所在「一樓」平地,上下階梯得小心行走,曾有山友不小心上下階梯時跌傷了。當下的我,對於上下階梯都覺得心有餘悸。接下來的時光,雨神也是停一陣、下一陣地交互出現,還好雨勢不大。至此聖稜線的行程已近尾聲,當日又通過了大夥兒一直以來擔心的素密達斷崖,頓時之間,心情不知不覺地輕鬆起來。下午一邊泡茶,一邊準備晚上食材時,將晚餐的小卷炒了蒜頭,頓時香氣四溢,大夥兒等不及晚餐,就將它當作下午茶點心解饞了。
感謝加感動
最後一天,早上4點由九九山莊踩著4公里的山路下山,來到馬達拉溪登山口,再踢著19K的大鹿林道回到大霸尖山的入口處,已是中午12點半。一早從台南出發前來接載的司機山友,還帶來一顆大西瓜及一袋白煮蛋,正好讓夥伴們解解飢渴。
結束行程歸來後,每每回想起這段靠著自己雙腳走過的稜線山徑,記憶猶新,感動之情湧上心頭,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,也能完登聖稜線。也非常感謝過程中的嚮導、協作及夥伴們一路的加油打氣及互相照應,期待下次山林再相逢。
<本篇文章為作者意見,不代表本會立場>